萧绎(508年9月16日 ―555年1月27日),即梁元帝(552年―554年在位),字世诚,小字七符,自号金楼子,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。梁武帝萧衍第七子,梁简文帝萧纲之弟,母为阮令嬴。
萧绎(梁元帝),(508—554)即萧绎。南朝梁皇帝 。公元553—554年在位。字世诚,字七符。武帝第七子。天监十三年(514)封湘东王,镇江陵(今湖北荆州)。太清元年(547)为荆州刺史。侯景乱梁,拥众逡巡。景未平,杀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于江陵,又与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相互攻击。景举兵西进,败于巴陵(今湖南岳阳),乃命王僧辩讨之。大宝三年(552),景平,武陵王萧纪称帝于蜀。他亦在江陵即位。次年,武陵王率众东下,至西陵,为其所败。承圣三年(554),雍州刺史萧詧引西魏兵来攻,江陵被围,烧所藏图书十余万卷,城陷被杀。追尊为元帝,庙号世祖。性好矫饰,多猜忌,而工书,善画,能文。著有《孝德传》、《怀旧志》、《金楼子》等四百余卷。原有集,已佚,后人辑有《梁元帝集》。
萧绎才华横溢,著有《金楼子》一书,在中国文学史上可占一席之地,然而他却是葬送南梁的主要责任人。因为猜忌岳阳王萧詧(萧绎的侄子,《文选》作者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),并打算消灭之(中国古代皇帝的儿子一般会封某某王,比如萧绎,登基之前被封为湘东王,也就是湖南东部的王),于是丢掉了襄阳(萧詧因为不堪坐以待毙,于是找西魏借兵抗衡叔父,南梁因此失掉了襄阳),襄阳丢失,那么江陵的灭亡就很快了(萧绎的治所)。之前武陵王萧纪(萧绎的弟弟)在成都称帝的时候,梁元帝请求过西魏袭击萧纪,于是成都也被西魏吞并,那么江陵的灭亡就不可避免了(从四川出兵消灭江陵,只需要顺流而下,非常容易,李白有句诗,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)。梁朝屡屡损失疆土,这并不是因为北周宇文氏能够造成的,而是自取灭亡。四川丢失,江陵陷落,襄阳又被北周吞并,江南还能够保存几十年(南朝最后一个王朝:陈朝到了589年才被隋统一,距离554年江陵陷落有35年的时间),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。这是因为西魏(北周)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:北齐还没被消灭,关中的势力还不够稳固,所以才能幸免于难。南梁内部不和导致溃败,这并不是武陵王和岳阳王的罪过。梁元帝在发兵讨伐朝廷叛贼侯景的过程中,因为猜忌,先后杀掉了弟弟桂阳王萧慥,侄子萧誉,并袭击兄长萧纶,杀害孙子辈的萧栋;武陵王萧纪派儿子萧圆照援助萧绎,而萧绎将其阻挡在白帝城;另一个侄子萧圆正率领部下接受他的部署,他却将其囚禁在岳阳。萧绎舍弃最大的敌人侯景,却残害自己的兄弟骨肉。
萧绎其人,也算列位亡国皇帝的一个,他本应该在历代亡国之君中享有更高地位,至少比起他一生的所作所为,其在历史上的人气还是略显单薄了些,比起隋炀帝、南唐后主这些大名鼎鼎之辈,他简直处于被历史遗忘的角落,甚少为人所知。
萧绎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,“才子皇帝,表里不一”,也许是对他不太准确的一句总评。他的一生算不上太曲折,人生前四十年作为皇子养尊处优,呆在华屋高墙之内除了读书著作,写诗作画,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太多痕迹。但在人生的最末期,他借助“侯景之乱”的机遇走上历史前台,登极为帝,却做出很多被后人所诟病的举动。
在侯景之乱中,拥具实力,坐观国祸不理,暗藏私心,首先故意放纵侯景作乱,造成老父亲梁武帝被侯景逼死,这段时间将对他登基为帝构成威胁的兄弟子侄全部消灭,等到包括父亲在内所有潜在竞争对手基本被铲除之后才发兵勤王。他一生勤奋读书,并辛苦聚书四十余载,收集起古代罕见的十四万卷图书,在自己登上皇位之后,却再度与北方的西魏产生矛盾,招来强敌寇境。失败之余,他命人将这十四万卷的图书焚烧个一干二净,说“读书太多”,引发中国历史上续秦始皇“焚书坑儒”之后,最大的文化破坏事件,成为中华文明遭受巨大破坏的千古罪人。
萧绎作品: